苹果在春季发表会时推出了令人惊艳的 Mac Studio 桌上型电脑,被喻为是 Pro 等级的 Mac mini,以工作用的电脑来说,Mac Studio 可能会让人很好奇到底可以做到什麽样的程度,今天我们就要带大家来开箱这台全新的 Mac Studio 桌上型电脑,并且大家实测一些软体在 Mac Studio 上跑起来的表现如何。
Mac Studio 开箱:长高的 Mac mini,连接埠也更多
一如往常,Apple 的产品都会用这样的咖啡色纸箱运送,这个箱子整体而言比我想像的大上很多。
不得不说苹果的包装设计真的不错,这台 Mac Studio 的主人从 Apple 那边收到这个箱子以後,就直接把这个箱子拿去邮局寄送,完全没有在另外包装或是加装防护措施,收到以後依旧完好无缺。
连包装都很讲究
Mac Studio 的正式包装盒和外层纸箱的大小差不多,而且没有任何封膜。
最上方的提把是编织材质,和 24 寸 iMac 的包装相同,编织材质的提把更加耐用、坚固,重要的是看起来很有质感,不过使用起来有一点仅,不是太好拉。
和 iPhone 一样,因为不使用塑胶封膜,所以撕开这个胶条就可以正式开箱。
打开以後里面还是层层的机关,同样是用来保护 Mac Studio 本体的设计,安照箭头指示把左右的防撞纸板往旁边拨开,就可以顺利拿出 Mac Studio。
「不轻」是我的第一印象
Mac Studio 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不轻」,因为还有一层不织布的保护套包着,所以第一印象不是外观,而是拿起来的手感。
这台 Mac Studio 是 M1 Max 的版本,在 Apple 官方的资料上显示为 2.7 公斤,如果是 M1 Ultra 的版本因为有一个比较大的鼓风扇作为散热用,所以重量会来到 3.6 公斤。
长高以後收纳会有点困难
把包覆在外的不织布拿掉以後,说实在的整体外观上来说没有太令人惊艳的地方,就是一台比较高一点的….不对,是高了不少的 Mac mini。
而且我知道很多人都会把 Mac mini 放在收纳架或是电脑萤幕下面,但是这台 Mac Studio 可能不允许你这麽做了,所以如果你是那种每个东西都有设定好要摆哪里的人,而且大小都设计得刚刚好,那你可能要另外替 Mac Studio 找一个专属的位置了。
正面与背面都有洞
Mac mini 在正面的地方是完全乾净的表面,没有任何的开孔,但 Mac Stuido 为了符合专业使用者需求,在正面的地方具有两个 Type-C 的接孔。
M1 Max 版的 Mac Studio 给的是 USB-C 规格,每秒传输速度最高 10GB;M1 Ultra 版则是配有 Thunderbolt 4 规格,每秒传输最高 40GB。
一旁的 SD 卡槽则支援 SDXC 卡 (UHS-II),如果是有在拍照,常常需要利用 SD 卡传档案到电脑的使用者,这个设计在前面的 SD 卡槽真的很方便。
转到背面样子就与正面截然不同,最上方是一大块散热的出风口。
下半部就是 Mac Studio 提供的一堆连接埠,包含了:
- 四个 Thunderbolt 4 (速度最高可达 40Gb/s )并支援以下规格
- DisplayPort
- USB 4(速度最高可达 40Gb/s )
- USB 3.1 Gen 2(速度最高可达 10Gb/s )
- 一个 10 Gb 乙太网路,支援 1 Gb、2.5 Gb、5 Gb 与 10 Gb 乙太网路
- 两个 USB-A 接孔,速度最高可达 5Gb/s
- 一个 HDMI 2.0
- 一个 3.5mm 耳机孔
四个 Thunderbolt 4 对於有外接萤幕且支援 USB-C 规格的真的很好用,尤其是 Mac Studio 的 HDMI 只支援 2.0 的版本,更新率只有 4K@60Hz,如果想要上到更高的更新率,记得要接到 Thunderbolt 的孔那边去。
另外,既然上面提到了散热,那就顺便讲一下,Mac Studio 的散热系统不单单只是把热风吹出去,他还有导流冷空气的设计,让冷空气从下方的洞洞吹/吸进来,带走热气藉此达到对流、散热、降温的效果。
至於底部左上角的那个黑黑的椭圆形小洞,是可以加装防盗锁的地方,但是一般的人可能不会需要使用到。
一些周边的小配件
整个 Mac Studio 只有附赠两个可以介绍的配件,一个是这个贴纸,有别於以往的白色贴纸,定位在专业导向的 Mac Studio 赠送的是黑色贴纸。
另外一个就是电源线了,Mac Studio 附赠的电源线采用编织材质,柔软可弯折,我个人非常喜欢,相较於一般包着绝缘塑胶的电源线,Mac Studio 附赠的这种编织材质电源线在收纳、整线的部分就好用太多了。
不会有绝缘塑胶的电源线那种已经拉直了还是弯来弯去的困扰。
Mac Studio 实测:这些工作适合用 Mac Studio 吗?
先说明一下,这次的开箱评测并不打算测试这台 Mac Studio 的极限在哪里,因为多数的人、甚至是大部分的专业工作者可能也不会真的把顶规的 Mac Studio 的效能用到完全的榨乾,这必须要是非常专业的、工作规模相当大的使用者才会做到。
所以这次打算走消费性再加上一点点专业需求的使用者角度来测试,包含剪辑、影像输出、3D 建模、3D 算图、影像处理甚至是声效的处理….等,让大家知道不同的软体、不同的工作内容在这台 Mac Studio 的执行结果是如何,提供给大家作为参考。
Final Cut Pro 测试
我们制作了一段 30 分锺的 ProRes 422 HQ 格式的 4K 影片,不做任何调色、不上特效、不加字幕、不使用 Background Render 的情况下,输出成同样是 ProRes 422 的规格,只花了大约 5 分钟,相当有效率。
▲ 最基本的影片输出只花 5 分钟
接着我们把整段影片加上一个模糊的效果,模糊效果是相当吃效能的,但最终的结果也是 5 分钟搞定。
▲ 加入模糊效果的测试,影片输出也只花 5 分钟
我们也用 Timecode 这个效果来当作上字幕後的测试,最终的输出时间同样在 5 分钟以内,所以无论有没有上特效、有没有加字幕,影响都不大。
▲ 就算上了字幕也不影响输出时间
测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有趣的事情,如果把一段 20 分钟的 ProRes 422 影片输出成 H.264 格式,Mac Studio 要花费 14 分钟,而 M1 版的 MacBook Pro 同样也是花费 14 分钟的时间。
▲左边是 M1 版 MacBook Pro,右边是 M1 Max 版 Mac Studio
至於你说多轨作业可以到几轨?我也测试了一下,同样的素材,同样加上模糊的效果後,Mac Studio 上的 Final Cut Pro 最高可以到 32 轨,再多下去就开始无法顺播,可以看到下方的影片中,秒数已经是用跳的了。
Davinci Resolve 测试
如果以 Davinci Resolve 来测试 Mac Studio 的效能,将一支 Arri 拍摄的 1 分钟 4K 高画质 RAW 档套上一个 LUT 後输出成 ProRes 422 HQ,花费大约 27 秒钟。
PhotoShop 测试
我们找来了一张 Sony 拍摄的 8K ARW 格式 RAW 档,并且加入了一些不同的特效,包含相当吃重的镜头模糊效果、水彩画照片效果,也调整了不同图层的颜色、亮度以及对比,加上一些遮罩,并且给了一圈黑影,整体而言用了 10 图层。
输出成 PSD 档花费 6 秒;输出成 PNG 档并使用中等压缩花费 1 分 52 秒;除此之外,其他像是 JPG 档、Targa 档几乎都是秒存。
Maya 测试
然後我们利用 Maya 搭配 V-Ray 来测试一下 Mac Studio 在执行 3D 软体工作时的效能。
我们所测试的档案总共有 238 万个面,拆了 UV 也上了材质,使用了 Global illumination、 3 个 Direct Light 以及 1 个 Sphere Light。
在 V-Ray 的即时渲染 IPR 结果上,等待的时间不长,几乎可以说不会影响作业,我个人觉得效果相当不错。
在 Render 的情况下,使用 Brute force 的 GI Engine 并以最小采样开 8 的条件下输出一张 4K 的图档,花了大约 50 分钟的时间,但如果是输出 HD 1920 x 1080 大小的图档,则是花费 11 分钟。
在 Render 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从 iStat 这个 App 给出的图表来看到 CPU 的使用状况,因为在 Maya 中的 V-Ray 使用的是 CPU 算图,所以基本上每一个核心的 CPU 都是满档的状态。
Blender 测试
因为 Maya 上的 V-Ray 是使用 CPU 算图,所以最後我们也测试了一下 Blender 这款 3D 软体,新版的 Blender 3.1 支援 M1 系列的 GPU 算图。
我们下载了 Blender 官方提供的这个 Sample 档案,如果有想要测试的网友,我们把档案的连结提供给大家,可以自行测试看看在自己的电脑上算起来跟我们用 Mac Studio 算起来的结果有没有差距。
我们输出一张 4K 大小的图档,在使用 CPU 算图的情况下,耗时将近 1 小时左右,因为重点放在 GPU 算图,所以我就没有等他跑完;而 GPU 算图的情况下可以看到 GPU 的使用情况也是满档的状态。
整体而言,利用 Mac Studio 的 GPU 在 Blender 输出这个档案的 4K 图档花了 17 分钟左右便完成了。
总结
这次测试的 Mac Studio 虽然不是顶规的 M1 Ultra 版本,只是 M1 Max 版本,记忆体也是基本的 32GB,但是在整体使用上来说效果算是不错了,无论是在转档、输出、调光调色、制作简单的特效、制作 3D 图档….等其实都相当够用。
如果你的工作是以 Final Cut Pro X、Davinci Resolve 为主,那我觉得升级到 Mac Studio 是很值得的,甚至最基本的 M1 Max 版 Mac Studio 还比你购买一台 MacBook Pro 16 寸 M1 Max 版便宜,尤其 Mac Studio 提供了大量的外接介面,对於许多工作上需要多台萤幕、需要外接硬碟、需要透过网路与他人协同作业的情况下都更方便,再加上是 M1 Max 或 M1 Ultra 内建的 ProRes 加速器,在处理 ProRes 档案的时候很有帮助。
不过如果是以 3D 特效为主的工作环境,我还是建议选用 Windows 的设备会更好一些,无论是支援度、外挂的丰富度也都比 Mac 系统上的来得更好。
延伸阅读》
- Mac Studio 总整理:规格、外型、价格与预购上市日期懒人包
- 买 Mac Studio 该选 M1 Ultra 还是 M1 Max?这里告诉你 2 款差在哪里
- Mac Studio 正式开卖预购!详细规格、功能介绍看这边
- 真正的 Mac Studio 开箱:拆开机身一窥 M1 Ultra 实际的样子
- M2 版 MacBook Pro 与 MacBook Air 怎麽选?这 12 个你该注意的比较
- M2 版 MacBook Pro 值得买吗?优缺点与 5 大考量一次分析给你听
如果想知道更多关於 Apple 的消息、教学、小技巧或是科技新知,欢迎大家点击以下任一 LOGO,追踪我们的 Facebook 粉丝团、加入官方 Line 帐号、订阅 IG 以及 Telegram。